玻璃 上涨动力尚在 浏览人数:3528 次 |
10月中旬以来,玻璃期货市场一改前期的颓势,呈现出一波强势反弹行情,再次成为市场焦点。玻璃期价之所以呈现偏强格局,一方面是对前期大幅贴水于现货价格的修正,另一方面行业的供应格局出现了改善。预计近期上述双重利好将继续促使玻璃期价上行。 期货贴水在修复 8月初,为了迎接销售旺季,各地玻璃现货市场逐步从低谷反弹。其中,表现最为显著的是沙河和华中市场,以河北大光明和武汉长利5mm平板玻璃价格为例,近三个月来的涨幅分别达到18。3%和23。1%。沙河地区因大力发展深加工企业,在消化当地产能的同时,还极大地扩展了产品的销售范围。玻璃生产厂家处于良性经营模式中,旺季涨价自然顺理成章。而华中地区在产能重压下,曾在今年二季度出现过一轮大跌,以至于该地价格一度沦陷为全国洼地,而随着供需格局的逐渐改善,华中地区玻璃价格的涨幅成了全国之最。相比之下,期货市场却一片惨淡,9月底,玻璃期货主力合约再度跌至800元/吨附近,期现价差持续拉大。随着10月中旬华尔润事件的出现,期货市场借机上扬。截止到目前,玻璃期货价格才逐渐将此前跌幅拉回,接近8月中旬水平,后市贴水幅度有望继续收窄。 总供应在减少 伴随着外围经济环境的疲弱,房地产市场的萎靡不振,早在去年后半年开始,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就在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。厂家在面对产能过剩的同时,还承受着环保压力,不少生产企业资金流转困难。即便这一行业冷修成本耗费巨大,但生产效益的日益下滑还是迫使一些冷修和停产动作无奈上演。今年以来,全国共有40条生产线相继冷修,阵容之大远超过往年同期,除去少量前期冷修复产和新建的产能,今年玻璃日净减少产能近8700吨。据统计,2015年1—9月,国内平板玻璃累计产量57450万重箱,同比延续今年2月以来的负增长模式。在产能过剩、房地产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,玻璃生产企业要么转型,要么只能被动接受市场调节,华尔润的退出便是对市场的真实写照。 目前玻璃价格正在逐步走出最惨烈的时期,产能调整或是一个良好的开端,市场对后市产生一定的信心。然而,长期来看,在需求仍没有显著回暖的前提下,玻璃价格的涨势或难以一蹴而就。不过,鉴于当前玻璃主力合约贴水依然明显,基准地沙河现货市场的销售状况尚好,期价反弹动力尚在。 |